2006-06-22

找對藍海 林金源深耕全球醫療版圖

工商時報/工商經營報/戰略高手/D1版 劉益昌
2006/6/22

百 略醫學是台灣版奉行藍海策略有成的企業,但對百略董事長林金源來說,儘管已搶下全球第一大電子體溫計製造商寶座,目前也正在擴張血壓量測儀器等醫療器材版 圖,但這只是百略的前哨戰而已!林金源最想帶領百略進入的藍海,是成為一家能提供顧客真正解決慢性病問題最佳Lifeware(生活之道)的領導品牌,那 才是真正的商機無限。

2006-06-16

【發現台灣藍海】披荊斬棘 開拓健康醫療產業的藍海(二)

您知道全球排名第一的體溫計大廠來自哪裡嗎?答案是「台灣」的百略醫學,百略醫學以體溫計代工起家,全世界平均每3支電子體溫計,就有1支出自百略,市佔率高達40%,是全球第一,百略漂亮的成績單,不僅只是製造技術的超前,背後靠得更是董事長林金源,在行銷策略上的靈活運用。

預估趨勢及早佈局,當代工還有25%的高毛利時,林金源就決定要自創品牌,把行銷總部遷到了瑞士,大膽啟用外籍主管,為品牌操刀,因為早別人一步建立品牌,即使面對,隨後代工利潤的緊縮,百略也早就擺脫了,價格的廝殺,創新和突破,林金源總是走在市場的前端,現在他要從硬體的醫療器材,跨入健康照護的服務市場,「居家遠距照護」,就是百略的最新計畫,現在只要把血壓與體溫,這些數據上傳到,百略的網路平台,百略就會提供諮詢,與醫療指引,讓你在家就能夠,輕鬆的掌握病情,這樣的照護系統,與歐美同步,在台灣則是一個,新的商業模式,跨足醫療的軟、硬體,林金源打造了一個,競爭者難以進入的市場,也為百略創造了一片,屬於他們自己的藍海商機,的確看到百略醫學成的例子。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好,我們剛看到,其實原來是做這個,體溫計製造,但是現在,後來呢,漸漸變成一個國際化的,Microlife的一個大品牌,我想這一路上其實會有一些很艱辛的,特別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,預先想到,但是不確定會不會成功,那個時候你如何能夠,等於是洞燭先機,知道這樣子,這一步會準?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這個我想,沒有哪一個人說那麼聰明啦,事先就預著先機,當然最近我剛跟您提到說,我從看了這個,『體驗經濟』這本書之後,我發現背後的這個道理,這個是非常的深的,就是人類的經濟活動的演化,是有一定的這個,從這個農業、製造業,然後到通路 運籌業,然後體驗、轉化,這個我是徹底被說服了,不過妳剛的問題,實際上是在講過去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所以我想這件事情的話,比較值得提的就是,在1996年的時候實際上,台灣的製造業還是相當不錯的。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對,但是我基本上是有一種,就是說,比一般人多一點的危機意識,所以我事先想在前面所以覺得,你就提早到大陸去設廠,那個是1991年,那是更早,那時候是台幣升值嘛,那是80年代的後期,台幣大幅升值,也是很勇敢啦,1989年六四天安門嘛,1991年就去了,本來我們要去東南亞的,後來研究之後還是去了大陸,所以1996年呢,我們的產能起來了,那時候就要想,你要怎麼樣擴大這個經營,那自我品牌就是唯一的一個,一個可能可以去嘗試的,那我們算是這個,那時候大概就是,初生之犢不畏虎,就去做了,那當然很重要也就是,都是一些因緣,我們有一些這個,外國朋友 外國客戶,這樣建立起來一個。
然後現在算是有一點成果,有一點成果,那時候也是一個很冒險,就是說你不是在台灣創品牌,這個你熟悉的環境,是在歐洲去自創品牌,而且創品牌是要在,醫療保健這個領域創品牌,那是更難,因為,是不是也牽涉到,其實各國其實它的法令些,這是一個問題,不過最大的一個問題,實在是障礙就是,醫生喜歡用名牌,醫生用名牌呢,這個東西我責任低嘛,這名牌這個Reliable也比較可靠,所以這個是,所以你看台灣的這個醫療保健產業最後進入,醫院市場的反而不多,大部分都進入消費者市場、家用市場。

不過因禍得福,經過4、50年的發展,實際上醫用市場,現在是完全飽和,沒有機會,那家用市場現在才要開始,因為整個的這個,全球的醫療保健的危機,一年大概花了3.5兆,但是還是到處健保都要破產,包括台灣那最大的原因就是,每一個個人,沒有被所謂的這個Impower起來,沒有被教育起來,能夠照顧他自己,因為現在的病都是,生活型態病,生活型態病實際上,最後是要靠醫生,但是一開始的時候,實際上你是可以預防的。
 
所以現在呢,我看到一個非常龐大,起碼1兆到2兆美元的,這個保健的商機,我講的還不是營養品,這個,怎麼樣讓一個人能夠,承擔起他自己健康的責任,這是未來20年後嬰兒潮這個大的主流,裡面的最大的機會跟市,所以你應該可以說是,真的是看到了一個,你說家用市場是一片藍海好了,就是說在醫療體系當中,可能大家在競爭的是,醫生能夠用我的東西,可是你看到的是一個大市場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所以剛才我們也看到就是說,重點是您的體溫計,現在在全世界,大概全世界有3支體溫計拿來,有1支就是,來自於這個百略醫學,所製造研發的,那我想這是不是當中,我們這當中從他的例子,就看到了一些很明確的,可以學習的藍海策略的經驗?」

主持人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:「假定是我今天,我們的觀眾聽的話,我相信一定覺得真的是,不僅是您自己進入藍海,也提供了很多可能的機會,可是這方面我沒有專業的知識,黃院長坐你邊上,您願不願意來提供一下,剛才說的那第三個腳特別是,就是自我的保健這一塊,我覺得我們的知識太差了。」
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:「這一點也許我可能會,先暫時脫離藍海策略,來談這件事情,我是完全同意,林董事長剛剛提出來的這一點,因為我在國內,一共工作現在是第17年,我畢業之後,當完兵我就出國去進修,那麼到1989年的冬天我才回來,所以1990年我們醫院才開始,那麼在這16、7年當中,我發現有幾樣事情,第一個就是,在健保要開始,因為健保已經11年了,開始的時候它忘記了,我們這個社會裡面的民眾,到底是最適合哪一樣的醫療保險,沒有先做這方面的研究,只知道說,他需要有一個全民的醫療保險,那麼另外一個它就也沒有瞭解說這個到底是福利還是保險,所以現在就是大家一團糟,大部分的人把它當作福利,而不是保險,所以結果這個,這是它沒有想到藍海策略,所以才會有這樣大的困難,財務上的困難,所以民眾的知識,健康知識,民眾的健康習慣,這個是一定要花很多精力去發展的,這個發展好了以後,他們就比較會用,怎麼樣去用醫療,所以就是第三隻腳就是這個,那麼台灣大家都說,我們的醫療機構,很好、很大、很多,看起來是這樣子,那麼結果變成,大家被鼓勵去用它,所以用到後來就會有,財務崩潰的事情發生所以民眾的一般對自己的,自我照顧,自我照護,也就是百略在發展的,其實也是美兆在發展的,在這方面政府在控制的這個,所有的工作方面,最缺乏的就是那個東西。」

【發現台灣藍海】披荊斬棘 開拓健康醫療產業的藍海(一)



醫療產業,21世紀最被看好,最具潛在商機的領域,隨著人口年齡逐漸攀高,健康成為最受關注的議題,面對台灣以及大陸市場,龐大的醫療商機,台灣怎麼走出自己的藍海,林金源百略醫學董事長,曾經是工研院的工程師,因為發明全球第一台的「婦女生理周期體溫計」,將他推向了電子體溫計的代工創業之路,從代工到自創品牌,他看見了醫療產業,什麼樣的商機,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院長,17年前放棄了美國醫界的高薪與地位,回台創立國內第一家癌症專門醫院,和信醫院,一路披荊斬棘從無到有,和信儼然成為台灣,癌症領域的示範團隊,而他的經營理念又是什麼?

曹純昌,美兆健診董事長,從高雄的小診所為起點,曹純昌運用了獨特的傳銷手法,由南到北建構了全台灣,最大的健檢王國,現在 美兆更進軍香港與,北京的市場,他是怎麼做到的,3位醫療產業的佼佼者,分別從上、中、下游,不同的位置,來看國內的醫療產業發展,提供台灣藍海新思維。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大家好,歡迎收看『發現台灣藍海』,我們今天繼續來討論的是,在藍海策略這樣的概念之下,台灣其實有很多成功的企業,成功的經驗,那麼今天我們很特別的,找了這一塊,是談到了就是醫療產業,因為我們或許平常會覺得,醫療好像不是拿來可以賺錢的,可是醫療也可以賺錢,特別是在,高齡化社會這樣的情況之下,他們也可以有很成功的經驗,那麼但是他們除了賺錢之外,還做到對生命的關懷,我想今天很高興,3位在我們的現場,先請高教授,為我們開個場介紹一下。」

主持人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:「好,詹小姐,3位貴賓,正如妳剛才所說的,我們談到產業的時候,幾乎不大會馬上聯想到,所謂醫療健康產業,可這是很重要的產業,我跟3位來賓特別報告一下,26年以前,1980年的時候,那時候我在美國教書,請了1年假,回到台灣來做一件事,就是幫助那個時候王永慶先生,他一個明德基金會,成立叫生活素質研究中心,生活素質研究中心的意思就是說,我們不要一天到晚只想到賺錢,我們的生活品質很重要的,生活品質裡面很重要的一塊,就是醫療,就是健康,所以我做一個念經濟的人,提倡非經濟的重要性,我在那個時候,好像大家也很認可,那麼20多年以來,整個台灣的社會,一方面所得提高了,一方面呢,年齡也往上升了,在這個時刻,所以你們3位,剛好是跨了3個領域,有的是負責健康的,有的是有些機器設備,來檢查健康的,有些是來發生病之後,或者預防怎麼樣,所以這三塊,我覺得在今天這個場合,給大家有滿多的啟示,我想是不是先請這個,百略的林董事長開始,可能大家不是那麼認識他,等一下我們仔細聽聽,你會覺得,他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董事長。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我想我是從製造業開始,我大概我29歲,當完兵之後在研究所,在工研院做了2年事,我就出來創業了,所以到現在已經,25、6年了,那時候我想,過去20年,是電子業的全盛時代,那我也是從這個電子醫療、電子檢驗的這個設備,家用的各種體溫血壓、血糖的量測,這部分做起的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那我想這個,我想我們大家都知道,現在台灣,整個台灣在思考,這個製造業接下去何去何從?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我想我幾年前,就有同樣的一個感受,那麼做一個設備儀器出來,實際上你是不是能夠提供給,我們的民眾,一個真正的一個方法,一個答案,或者比如說血壓機,就量兩個數字,那接下去呢,所以是不夠的,所以因為這樣的一個思維,所以5、6年前,我們開始從這個叫做,那時候叫做,你是一個產品提供者,你是提供一個產品的思維,轉向叫解決方案提供者的思維,提供一個方案、提供一個答案,那這個就跨行,這個隔行如隔山,就很不容易了,所以這開啟了一段的這個探索,所以我想或許是,這個勇於探索跟勇於冒險吧。
我其實幾年前我就有一個觀念,醫療不應該叫做產業,醫療如果是產業,產業要越大越好,那醫療搞的越大就病人越多,所以我幾年前,我一直在講就是說,醫療應該是我們的一個,這個叫做最後的這個,叫做底線,幫助人當生病的時候,可以幫助他,它是有一個限度的,健康可以是產業,健康產業越大,健康的人越多,我覺得這樣感覺上就比較,好像比較舒坦一點,所以這個,我自己背後有一個,這樣的一個思維在指導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所以這個,當然像這個,像我們國內,像院長主持的這個,他這個是醫療,但是醫療又非常人性化的醫療,這個都是幫助我們萬一,有病了怎麼辦,這一部分還是非常的重要,但是要有一種推動式,成長的這部分。我覺得如果用健康產業來談,會讓我們每一個人盡量,讓他有能力不要生病,這是這個,萬一生病了我們還有人幫忙,我覺得好像不太舒服,我要去檢查,我到曹董事長那邊去,檢查對不對,檢查出來有病,到院長這邊來治療,這樣就一氣呵成了,我想先再請教黃院長,因為您所領導的這個,和信醫院大家知道,是專門針對大家很清楚的在,癌症方面是非常有成就,特別大家知道說,您很重視的就是人文的關懷,人本,其實我很少看到有醫院院長,會這麼常在報紙上寫文章,就是說很關心台灣的醫療狀況,你用不一樣的思維,在領導你的醫院?」
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:「是,謝謝主播,我是1964年,台大醫學院醫學系,我們那時候叫做醫科畢業的,那麼以後就在賓州大學跟杜克大學受訓,然後就留在杜克大學,一直到現在還是不斷的,回去杜克大學教書,那麼我在1990年回國,來主持和信治癌中心醫院,那麼我們一開始就有一個,從一個很小的一個組織,60幾個人、1百個人,這麼小的組織開始的,那時候我們,最初開始的時候,也大概只有30床,那麼我們有一個很清楚的,創院的宗旨跟目標,一開始就很清楚,那就是要,提供給國內的癌症病人,最先進的,跟歐美先進國家同步的治療,那麼同時我們要不斷的培育,我們自己的人才,那培育人才變成我們醫院的,你假如說是藍海策略,那應該是一致的,那就是說我們把所有的精力,重心都放在人才的培育,但是在人才培育之前,我們選擇人才,加入我們的團隊,所以人才的選擇。
一開始就是,對我說起來是非常重要的,選對了志同道合的人,那麼就可以開始一起事情,所以共識的凝聚就比較容易,那麼我們是一個非營利機構,也不是利潤導向,那麼有一個跟其他醫院的,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說,我們不衝量,即使在健保剛開始的時候,容易衝量的時候,因為它是論量計酬,所以大家就衝量,我們一開始就不衝量,我們一開始就很注意,每一個人要做對的事情,所以品質方面非常注重,所以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,我們的策略就是,說我們要好好的照顧人,所以我們在醫院裡面我們的病人是叫做『病人』

,不是『病患』,因為他是『人』,所以要不斷的提醒,所有的人都是人,我們的這個,共識的凝聚做的很好,所以同事間,最近他們做了一個分析,就是我們幾乎是理念是一致,所以英文叫做Like-Minded,我們是Like-Minded People,在一起從事一樣事情,那就是要把病人照顧好。
那麼我們也推,推到前面去就是說,在很早期的時候我們要偵測到,所以治癒的機會就更高,不是等到最末期的時候,才來想盡辦法,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太遲了,所以我們的對比就是說,不是衝量,不是硬體擴大,而是把人才培育好,那目標就是照顧好病人,那麼利潤我們不去想,但是呢,我們也不會因為這樣子,我們的財務就不好,另外一點我們的,策略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,我們的財務管理,我們是要1元,當做10元來用,因為這些是一則是捐獻的,不然的話就是,我們自己很努力去,經營過來的錢,那麼那個錢假如說是,1元當做5元用的話,那就我們不會成功的,所以我們之能夠成功就是這樣,所以假如說,以一個藍海的策略來看它呢,我們一個床的收入,是全國大概是最高的,那就是說,每個病人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面,能夠把他的病照顧到那個階段是,目標已經達到,這個就是我們的,所謂的『藍海策略』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我想這是很難得的,一個醫院的模式,那麼但是,花了很多的成本我相信,但是卻還是賺錢,所以這就是,跳躍原來的所謂紅海的競爭,我想我們等一下一起也請,高教授來做整個的討論,我想還是也要繼續,請問的就是曹董事長,在美兆健檢,一開始我知道您本來也不是,不見得是從事醫療的,但你投入了這一行之後,你讓大家看到,你做的非常的出色,您的成功的經驗在哪裡?」

美兆健診董事長曹純昌: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,我跟我弟弟兩個人,在(民國)68、69年,成立了總業建設,(民國)70年之後呢,整個建築業的景氣下滑,那很多公司遭受池魚之殃,那麼我們在思考,這個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,雖然它也是高利潤的行業,你說建築業的時候,原來,所以我們思考要轉型,轉型的時候我們思考,到底要轉換什麼種行業,後來我跟我弟弟兩個人呢,覺得是說,在這個健康事業上,是比較有發展性的,而且比較有遠景,所以在民國72年,我們就成立美兆生活事業,那個時候我們純粹只是一個,代理、代銷,後來我們就去做一個市調,到各醫院裡面去做,包括我們自己,我跟我弟弟兩個人去當白老鼠,到大醫院裡面去做健檢查,檢查的結果,我跟我弟弟兩個人,同時都有一種感覺,價格實在是偏高了,而且有一些侵入性的檢查,會讓你害怕到,敢去做第二次了,另外在醫院裡面,我們發現到它那一種服務的態度是一種,太高姿態的服務,讓我們沒有辦法,覺得有一種溫馨的感覺,以及在檢查的過程當中,那種消毒的過程,讓我們不敢領教,而且使用過的東西,還在那邊重複使用,我發現到這個地方的盲點,實在太大,所以有很多很多改善的空間,於是乎我跟我弟弟兩個人呢,就決定要來從事這個行業。
當時我們一個思考,很簡單的一個模式就是,如果這些缺點,我們美兆有辦法,把它改正過來的話,那我們就決定從事這個行業,後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,去做改善規劃,發現到這一些缺點,都可以把它改善過來,於是乎我們就在,(民國)77年才開始正式投入,健康檢查這個行業,是由這樣子開始投資的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我想我們等一下繼續,深入再來討論,不過我們先來看,再繼續回到這個百略的例子,因為我們一開始在談這個百略,我想我也再跟觀眾看,我猜資料當中,董事長不好意思提的,就是他是在29歲左右,您原來是說,剛剛他提到的是工程,您是工程師嘛,做工程,但是那時候,其實他就發明了一個,到現在其實大家,可能都很熟悉的一個東西,就是女性的量基礎體溫的這個,因為你看到一個報導說,這個排卵跟基礎體溫有關,所以他發明了一個,量基礎體溫的那種,體溫的顯示器,那麼因為這樣子的發明,就讓你後來投入了這個,健康醫療的這一塊領域。
那我想我們先來從這個百略的實際的例子來瞭解起,然後我們等一下深入再來談,您的『藍海』,您怎麼樣做為一個醫療企業的領導者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