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2-24

Hardware+Software+Lifeware - 百略藍海三段論

讓百略一戰成名的,首推數位體溫計。2000年全球數位體溫計市場,包含自有品牌和代工產品,總計有三分之一出自百略,將這家相當國際化的臺灣企業,推上世界冠軍寶座。

身為藍海策略的實踐者,林金源自創「百略藍海三段論」──硬體的藍海(Hardware)、硬體加軟體的藍海(Hardware+Software),和硬體加軟體加生活需求的藍海(Hardware+Software+Lifeware)。

塑造品牌 超越硬體小藍海

「有先見的人是很孤獨的」,林金源說,八、九年前,除了施振榮,沒多少人在臺灣談品牌概念,1998年百略決定主打自有品牌Microlife之前,林金源同樣面對來自內部的壓力,「股東不贊同,員工也覺得搞這個幹什麼?」

林金源認為,企業要往哪個方向,都是曲折的醞釀過程,而非單一事件造成一百八十度轉變。成功的企業領袖多半是偏執狂,要堅持下去,需要毅力、體力和學習能力應付現狀,「現狀就是紅海!」他說。

體溫計、血壓計和電毯是百略三大產品,為了成功打響品牌,林金源找來挪威人布諾瓦(Brunvoll)擔任行銷副總,行銷中心設在瑞士;為了降低成本,多年前將工廠移到大陸,研發實驗室設在美國和德國,營運總部選擇根留臺灣。

套用藍海策略的消除、減少、提升和創造四項因數分析架構,林金源認為,醫療器材有一定的標準,能消除的因素有限;在成本減低方面,大家都去大陸製造,成本控制上也差不多;提升和創造才是百略的致勝關鍵。

「我花在那些老外身上的錢,可能比同業整家公司的人事成本還多!」但林金源認為,這些錢花得很值得,為了建立自有品牌、進入中高階市場,沒有海外團隊,很難拿到更嚴格的認證,也無法結合如CVS和沃爾瑪百貨等知名通路。

在創造上,百略做的是有醫學意義的創新,像是心律不整、平均模式、個人調校的電子血壓計,和專為孕婦設計的血壓計,都取得專利保護。

合世生醫、優盛和百略常被媒體冠上生技股血壓計三雄名號,老大哥百略的品牌效益今年明顯浮現,其它兩家業者卻深陷價格戰。林金源說,透過早已建立的品牌優勢,百略已經超越硬體事業的小藍海,接下來的目標,是游向中藍海和大藍海。

軟硬兼吃 遠程照護中藍海

改變既有疆界,是藍海策略精髓,深知硬體事業發展有限,林金源早在六年前就在美國調查政策法令,並取得美國醫療網路平臺Health Hero授權。消費者透過百略生產的Health Buddy,自行測量包括血壓、血糖等生理指數,並將這些數據傳至百略的美國子公司iCare,專業醫療團隊藉資料庫分析,即可通報家庭醫師或藥師進行後續處理。

百略這項遠端居家照護計畫,第一階段將在11月起開始,試行通路包括美國CVS藥妝店、Target和沃爾瑪百貨等500個據點。

血壓計等醫療器材市場漸趨飽和,就和電子業一樣,當硬體發展遇到瓶頸,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,加強服務和品牌定位的商業模式若成功,有助回頭拉抬硬體產品業績,尤其在美國2003年通過「退休老人健康醫療照護改善」計畫後,老人健康照護也獲得保險給付,林金源對「硬體加軟體」這塊中藍海商機,更具信心。

生命需求 預防醫學大藍海

對林金源來說,醫材硬體是基礎,遠端照護只是前哨戰,能夠真正解決慢性病的Life-ware,才是他最想進入的藍海,才是商機無限。

「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健康的需求,」林金源1999年就萌生建立健康體驗館的想法,這個想法將在今年底落實。由他個人投資的「康適身心減壓館」即將開幕,這個減壓館將研發各種不同課程,幫助慢性病患者,逐漸擺脫藥物控制。

「我所謂的Lifeware,就是提供Solution(解決之道),」林金源以高血壓為例說,部分患者的確必須吃藥,但現代醫學除了吃藥,並沒有提供患者治本之道,只帶來一堆副作用。

林金源說,高血壓是生活形態造成的疾病,如果教導人們過正確的生活─—吃的對、動的對、想的對,就能逐漸減低他們對藥物的依賴,最後甚至不需要吃藥,這就是Lifeware的真諦。

林金源不諱言,藥廠為了創造營業額,配合遊說力強的利益團體,導致人們依賴藥物,「你不想吃也逼你吃!」他說,健保局一年花100多億元在高血壓用藥上,很多藥開了,病人也沒吃,其中有很大的空間是預防醫學商機,這塊處女地就是藍海。

現代人愈來愈重視養生,養生知識本來就存在於社會系統中,百略憑什麼賣錢?「知識到處都是,等於沒知識。」林金源再以高血壓為例說,經過基因解碼,每個人高血壓病因都不同,需要量身訂制的Lifeware手冊。不知道每個人的遺傳傾向和生物獨特性,「就像吃95汽油的車,硬灌92的油。」

臺灣普遍存在一種現象,廣告強打什麼產品,大家就一窩峰追逐,林金源認為,對某些人來說,吃了無妨,但對某些人來說,可能是毒藥。沒有價值的知識,到處都是,但由於生物物理、生物環境的不同,每個人的Lifeware手冊一定不同。「這裡面需要很高的知識成分!」林金源說。

林金源承認,這個中藍海到大藍海的過程,Lifeware的概念被股東認為「想太遠了」,因此,除了公司轉投資一點,他自己掏出8,000萬元,養了一批希望醫學博士、自然醫學博士、營養師、護理師和複健師等專業人員。

這些人運用本身的專業與慢性病人互動,不逼病人吃藥,而是傳遞正確的生活知識,林金源說,這樣的商業模式可以複製到全球,希臘將是試測的第一個海外據點。「生理特性分析不是重點,重點是這些專家如何教育患者,未來社會講的是high touch,不是high tech!」

百略的電毯事業曾出現危機,儘管該部門已在去年底轉虧為盈,但對百略的健康大夢,土洋法人看法迥異。

外資至今仍持有百略四成以上股票,投信則是一張股票都沒買,對於外界的質疑,林金源認為,「唱衰者」可能對健康產業認識不深。

「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。」是林金源的口頭禪,但他也承認,要站多久不知道!林金源說:「只有自己走過一遭,才會發現這個產業多有趣,這也將是最大的藍海!」

 >>20年前的某一天,電子工業研究所(今工研院)29歲的工程師林金源,一如往常地翻閱著報紙;突然,一則「女性排卵期與體溫變化相關」的報導吸引了他的目光。

這則一般人看過就忘的新聞,卻激起林金源無限想像:如果能研發簡單的體溫量測器,讓女性準確估算排卵期避孕,豈不是很妙?

即知即行的他,開始動手在自己家中的小型實驗室研發。幾經嘗試,終於做出一台可以用電子系統顯示數位的婦女數位體溫計。

發明家頭腦受到肯定,並不讓林金源就此自滿,反而激發了隱藏在骨子裡的創業家精神。向親朋好友募集了新臺幣100萬元,他開始自行創業,踏入醫療器材代工銷售的領域。

20年後的今天,年屆50的林金源,已經從當年的小工程師,搖身一變為全球數字體溫計第一大廠的董事長。當年的100萬元,已成為資本額52百萬元的百略醫學科技,去年營業額高達15.7億元,旗下員工涵蓋7種國籍。

「我的目標,是成為1985年時的Microsoft!」林金源發下豪語。

Microsoft做的是software,我們Microlife做的是lifeware

19948月,林金源接觸到「學習型組織」的觀念,便親自南下拜訪引進學說的中山大學教授楊碩英,並帶領高階主管赴美取經。1995年初,行動派的林金源全面導入這套全新的管理模式。百略醫學科技--Microlife Corporation--健康的夥伴,人生的夥伴,整合科技、知識與人性實現健康優質生活

臺灣百略醫學科技是臺灣最大的數字醫療供應商,全球最大的數位體溫量測產品供應者,同時也是全球電子血壓量測產品的三大供應商之一,更是臺灣知名的學習型組織/策略聚焦型組織的實踐者。

如今致力於整合型健康服務事業,提供全方位各類慢性病預防、體重管理及健康促進的整合型自然醫學的健康服務,以真知識、真技術及真感動的體驗式服務,協助國人開創有深度的優質健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