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11-08

2010現代工程研討會之永續化醫療照護 (Sustainable Health Care)討論會Agenda & 具體建議



   













演講錄影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Nzp-J5u5EQ


<具體建議>

一、立即通過二代健保

二、積極推動論人計酬並在快速取得實證後全面推動

三、將健康經濟產業作為國家最優先的策略性產業來推動與發展;立即著手修改不利健康經
        濟產業發展的過時醫療法令

四、成立健康經濟研究院,下設
        Ÿ台灣健保系統發展與管理智匯研究所
        Ÿ永續化醫療保健社會系統創新研究所
        Ÿ整體最適療法研究所
        Ÿ現代黃帝內經、活道科學Lifeware Science)與活道工程Lifeware Engineering
          研究所

五、重新檢討龐大國家資源(270億)投入於製藥產業的適切性

結論 :將台灣發展成為全球下一波健康經濟產業的模範生,再創產業發展的高峰

2010-09-18

保护台北最后一块大型绿地:台湾方舟计划

在台湾的城市改造中,一个被废弃多年的兵工厂,日前因为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疾声呼吁而成为街头巷尾的议题。

由于长期封闭和低度开发,占地180多公顷的台湾202兵工厂已经成为台北市最后一块大型绿地,大片绿地草原、“三重埔埤”湿地以及大型飞鸟等多种生物形态共存于园区内。然而,在2007年的台北城市规划方案中,这片绿地已经核定作为台湾“中研院”的技术园区,最晚明年将铲平整片绿地湖塘,兴建厂区。

由于张晓风等人的坚决反对,目前该计划已经搁置。张晓风对本报记者表示:“我们需要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,看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结果,之后再做打算。”

和张晓风女士一同站出来保护这块大型绿地的,是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发起人之一、台湾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金源。

“台湾方舟计划”,是几位社区中产阶级自发组织的新兴产业。“我们希望通过'社会企业’的模式,建立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为主题的社区居民聚集地,让这些地方成为人类拯救环境和改变自身生活的源头。”林金源对记者说。

据了解,这个完全由民间人士发起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已经起步,在台北市中心的某一个居民社区建立了自己的首个“方舟”。而202兵工厂这片大型的绿地,则是他们心目中未来“方舟”的理想之地。

  202兵工厂:如何保护台北最后一块绿地

《21世纪》:目前公众所知的202兵工厂,是一个低度开发的自然园区。在您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中,您希望将它变成一个怎样的地方?

林金源:由于历史的原因,202兵工厂一直是军事管制区。今年上半年,这一管制区域才首度曝光在公众面前。我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这块180公顷左右的土地,在荒废之后没有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太多打扰,“因祸得福”成为一块拥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低度开发园区。

除了自然生态风光之外,这里还有许多台湾的历史文化遗迹,比如五品大夫墓的主人,是清代重要商贾王义德,也是现在艋舺王氏家族的开基先祖。

在我个人的心目中,我非常希望它能成为台湾北部最大的社区环境教育和实践的落脚点。兵工厂现址,除了保留七八成做自然生态园区外,其他地方还可以用来作为“有机农业”和“友善工业”的用地,都市人能体验、学习如何实践低碳生活,进一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使用能源的方式。我希望这是一个供200万人口分享低碳生活的地方。

《21世纪》:为何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,将兵工厂改建成生态园区和环境教育实践基地?

林金源:在了解到兵工厂将要被改建成技术园区的时候,我觉得很担心:最后一块生态绿地又要失去了。于是,我们一直向政府施压,希望能够听取民众的意见。我认为,这里究竟该变成什么样,是需要居民一起来决定的,不是某个财团来说了算。这个是从草根,从社会的底部开始来探索如何改变社会。

据我所知,全亚洲大约有3000个这样的兵工厂,由于历史原因,常年荒废,孕育了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。我们非常期待,能够和有关的机构磋商,将台湾202兵工厂的改建作为“台湾方舟计划”的一个部分,同时我还有一个“野心”,就是希望将这种改建经验推广到这3000多个兵工厂中。

  7个人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

《21世纪》:“台湾方舟计划”是个怎样的计划?是如何发起的?

林金源:这个计划的起源很简单。在我居住的社区,有一位家庭医生,他号召了6个经常去他那里看病的病人一起来创办一个社会企业——“台湾方舟计划”。我们7个人,每人拿出50万台币,一共350万作为启动资金。我们中有会计师,有医生,也有像我这样的企业经营者。我们都居住在那个社区里,对整个社区的情况很了解也很关心,所以就联合起来建立了这个“社区方舟”,作为我们整个“台湾方舟计划”的第一个试点。

这个概念实际上已经酝酿10年了,现在刚刚起步。我们打算在台湾做10000个这样的社区小“方舟”,同时寻觅类似202工厂这样的大型绿地作为大型“方舟”的所在地。

当然,我还有一个宏愿,就是希望全世界有60万个到100万个这样的“方舟”,每个“方舟”都要负责吸引10000个社区居民。这是终极目标。

《21世纪》:社区“方舟”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呢?

林金源: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生活形态,人类的健康,环境生态能够持续发展,这也就是我们想要的“LAHOS”生活形态。社区“方舟”希望让人们来学习如何来过这种乐活的生活的知识,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。这个“方舟”内,目前包括一个运动场所,若干不同功能的教室,教导怎样的饮食是正确的,怎样节能才是最有效率的等等。

我们希望将社区“方舟”做成完全不同于传统环境生态教育的另类教育,这是对社会学习的一种补充:第一步教大家怎样过这种乐活的生活,之后,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怎样过正确的人生,怎样扮演好我们的社会角色,怎样和人相处,怎样对待自然。简而言之,就是将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贯穿在社区“方舟”中。

  “方舟”不是社会慈善,而是下一个产业

《21世纪》:现代社会大家都为生计奔忙。您如何相信,“方舟计划”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?

林金源:首先,我们自己必须有这样一个信念,就是在台湾社会的城市发展过程中,必然会有这样一个阶段,人们疲于奔命。但是,这样的局面终究会得到改变。

比如我自己。我的这家公司在台湾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,上市也已经有10年,我们在深圳也有20年的建厂历史。可以说,事业做得不错。然而现在,我更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参与到整个社会发展中,参与社会企业的创办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在台湾,社区是开放式的,好几条里都可以连在一起,成为一个庞大的社区,容纳2000-4000人不等。因此,我们每个人都将发挥“种子效应”,通过人际沟通来传递讯息,先是鼓励我们身边的人参与,然后是周围的朋友,再是社区内的陌生人,希望这些“种子”能遍地开花。

《21世纪》:在台湾,社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?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对于经营管理方面又是如何看待的?

林金源:创建方舟的过程对我来说最重要,新文明的创造,就是在创造新文化和新的思维方式。辩论、建造和参与就是目的本身,过程本身就是旅程,集体意识共同创造的过程。

在台湾,社会企业非常发达。社会企业一方面不以营利为目的,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运作模式帮助组织长久经营下去。我们也承袭了社会企业的这些特点。

“台湾方舟计划”是一个非营利组织,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长久经营下去的组织。我们不期待分红,但是我们的组织者,那位社区医生向大家承诺,希望5年之后大家的这些投资可以慢慢收回。

由于我们希望不断复制社区方舟的模式,因此专业团队的培训必不可少。我们希望这是未来继现有的三大产业之后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。既然要做成一种新的产业,就必然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,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恰当的管理方式来经营。这些都是我们第一个社区方舟正在探索的。

(责任编辑:程李楠)

2010-09-12

樂活之道 - 芝山生活家開幕典禮照片集錦

林金源董事長親臨主持開幕典禮

張曉風教授到場祝賀暨致詞

陳建銘先生到場祝賀

體能老師現場示範教學

整合醫療顧問--林侑融自然醫學博士現場親自解說如何吃才健康

2010-07-24

芝山社區樂活生活實驗室-樂活之道聯誼與研習中心

宗旨:探索人類回應世紀危機並建立新文化(生活)新文明的社區生活實驗室(Living Lab),以喚醒被物質資本主義深度催眠的人類靈魂,並建立讓其安渡環保,健保世紀危機的智慧與技能。

策略:1.建立芝山社區願景領導核心團隊,以啟動社區文化變革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以健保、環保等二大世紀危機為切入之焦點議題,啟動社區民眾的學習
熱誠與行為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建立社區實體與虛擬實驗室,取得經驗之後,希望能向全國推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參考組織變革八步驟,採取Bottom-upTop down並行的方式發動變
革。

5.真知識的創造、傳播、複製為核心業務,引導社區民眾的行為改
變。

          6.從健保、環保議題切入,進一步延伸至經濟、教育、政治、科技、宗教
等領域,以建立嶄新的新社會與新文明。

          7.以戰後嬰兒潮為引導變革的核心世代,重設價值,並為自己找到人生下
半場的貢獻舞台。

定位: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的社會企業,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,但必須建立可持續存活與發展的事業模式。

2010-04-20

清大創新創業校友專訪_林金源董事長


健康福祉找機會  生技產業覓藍天

林金源:我慢慢覺得,創業好像是一個天命,為了完成一個人生的Mission,好像凡事都在追求『究竟』,也就是在人世間、紛紛擾擾紅塵中,真正的意義與目的 - 為生命福祉與永續發展作出有意義的貢獻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980年代可謂台灣電子業創業的大時代,各類電腦、資訊、半導體新公司紛紛新創成立,但是相對冷門的健康醫療器材產業,也有清華校友的佈局。成立於1981年的百略醫學科技,就是應用物理研究所1977G林金源的創業之作。雖然公司成立第1年就開始賺錢,但股票掛牌上櫃,卻是在創業20年後的2001年。現在全球電子溫度計當中,平均每2.5支就有1支是百略生產製造。

1975年進入清華就讀應用物理研究所,林金源對清華的印象是「學校很漂亮,有靈氣」,從東院化學館側門進入,沿途松樹遮蔭,一直到成功湖,他就住在大餐廳(現在的小吃部)後面的研究生宿舍。選擇指導教授時,他請物理系楊銀圳教授為碩士論文指導。那時剛好是工研院電子所赴美向RCA取經半導體技術的年代,互補式金氧半導體(CMOS)製程興起,國科會撥出經費給清華物理,採購一台離子植入機,林金源選擇的碩士論文題目,就與離子植入製程有關。

到交大旁聽‧有些教授會趕人

林金源的大學主修是電子工程,他對半導體相關的課程較有興趣,而隔鄰的交大電子工程、電子物理等系,提供的半導體課程較多樣化,因此他常騎車往交大博愛校區去旁聽,還記得騎下西院坡路時,「咻咻咻」的下坡車聲,印象深刻。不過交大有一兩位教授授很兇,會把他們幾位清大來的旁聽生趕出去。

研究所畢業後,林金源服預官役是在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當教官,這期間他讀報紙,有篇文章介紹女性的基礎體溫,隨著每個月排卵期有高低之差,如果統計出變化曲線,即可做為避孕方式,免除吃避孕藥對身體的不良影響。這篇文章讓林金源日後創業產生初步想法,他出身台中縣豐原農家,幫父母「多賺點錢」是一直藏在心中的念頭,不過那時只有想法,還未付諸實行。

退伍後,林金源經由中正理工學院教授介紹,前往一家自動式電話機公司上班,一年多之後,他又應徵進入工研院電子所擔任企畫課課長。這個企畫課不在工研院總部竹東二重埔,而是在台北市台視旁土地改革館9樓。他回憶道,那時候微處理機剛推出,蘋果、英特爾、微軟已各自推出席捲市場的產品,工研院電子所也靠著電子錶及音樂卡晶片獲利許多,他負責企畫的產品則是與顯示面板驅動晶片相關,在當年電子所算是非主流產品線。

回想當年,林金源若是在電子所繼續做下去,應該會成為竹科某家半導體大廠的創始團隊。「但是我沒走那條路,事業發展到後來,我慢慢覺得,創業好像是一個天命,一個Mission,我凡事都在追求『究竟』,也就是在人世間、紛紛擾擾紅塵中,真正的意義與目的」。他一直在觀察,何時才可做出成本合理的婦女基礎體溫測量器,讓女性不必吃藥即可避孕,以謀取女性同胞最大的健康福祉。

做婦女基礎體溫計‧讓女性不必吃避孕藥

1981年,他辭去任職近兩年的工研院電子所工作,成立百略。選擇在這時創業,主要是看到設定產品「婦女生理週期自動指示器」的關鍵零組件,如微處理器、溫敏電阻等,都已有相當合理的價格,微處理器內的程式自己撰寫,拿著家人湊出的100萬元,與太太及一位大學同學共3人的團隊,公司就開張了。最初在國外相關刊物上登廣告,產品一推出,國外客戶的詢價單就慢慢出現。外文系畢業的太太,在他創業初期,負責所有國貿事務。在初創的前三、四年,靠著兩位長期固定客戶,百略就以自我品牌銷售了10萬台。

1980年代,日本OMRON公司推出筆式的電子體溫計,突破傳統水銀體溫計種種缺點,在日本大為風行。這時百略做基礎體溫量測計已經34年,客戶也遍及美國、德國,但產品需求量很難出現大成長,生意不易推廣,林金源也想要增闢電子體溫計生產線。恰好在工研院時代認識的太欣半導體董事長王國肇,提供他電子體溫計的測量晶片,成本比日本晶片更低。

就在1985年,百略的電子體溫計推出銷售,經濟大環境又幫了林金源一個大忙。原來同一年,日、德、美、英、法簽下廣場協定(Plaza Accord),計畫降低美元兌其它貨幣的匯率,造成兩年內日幣兌美元大幅升值達50%,日本製造的產品成本隨之提高,許多原來找日系電子體溫計貼牌的歐美客戶,將訂單轉到台灣來,百略在美國與德國的生意量逐漸成長。

1990年,大幅升值的戲碼在台灣上演,百略也因匯差因素,首度出現虧損,林金源於次年將百略的生產重心移往中國,選擇的設廠地點,就是日後因鴻海進駐而為台灣人熟知的深圳龍華鎮。產能擴充之後,林金源更進一步構思如何拓展市場,他決定將研發中心設於美國及德國,為了發展自有品牌Microlife,在瑞士成立歐洲分公司,延聘原本客戶公司的行銷團隊為班底,努力衝刺歐洲市場。

砸重金開闢歐洲市場‧自我品牌銷售終於大於貼牌ODM

林金源說,歐洲是個多語言、多文化的地區,行銷策略上無法整合成一個市場,因此歐洲分公司內的近40名員工,國籍就多達14個國家。當然,聘雇歐洲員工的人事成本也相當可觀,他就曾經對歐洲的行銷業務副總裁開過玩笑,「聘你一位,我在中國大陸可以雇200人」。他砸下資源開發歐洲市場的成果,到2004年時,百略歐洲市場的Microlife品牌業績,已經超越貼牌ODM

林金源為百略訂下的公司願景是,百略產品可以「讓每個人有能力管理自身的健康」,他開始推廣生活之道(Lifeware)的概念。他說,一般對科技產品會分為硬體hardware、軟體software,但卻很少有人重視lifeware,「我所謂的Lifeware,就是提供正確的生活之道(Lifestyle Solution)」。

以高血壓為例說,醫院只會交代病人按時吃藥,但現代醫學除了吃藥,並沒有提供患者治本之道,只帶來一堆副作用。高血壓其實是生活形態造成的疾病,如果教導人們過正確的生活─—吃得對、動得對、想得對,就能逐漸減低他們對藥物的依賴,最後甚至不需要吃藥,這就是Lifeware的真諦。為了推廣Lifeware概念,林金源於2000年成立百略教育基金會,近10年來一直在透過學習與教育,希望有更多人過著有意識(Conscious)的健康生活。

林金源進一步思考,人類正面臨兩大難題:「溫室效應」與「醫療體系的傾倒(Collapse)」,必須建立新的系統解決之道。以健保為例,全球各國醫療保健支出,將達到GDP15~20%,對教育及其他公共支出造成排擠效用,屆時各國健保制度或醫院倒閉並不意外,醫療照護的功能將可能全面轉向基層醫療單位主導,百略則早已積極布局這些基層醫療單位,以各項居家照護方案(Medical Home Solution)產品為主要策略。

推廣吃素樂活人生‧蓋綠建築種有機植物

至於減緩溫室效應方面,林金源近幾年力倡「吃素就是樂活」,認為全球畜牧業持續擴張,破壞雨林等植物帶,是造成溫室氣體的元兇之一。他還在宜蘭購地,計畫建造一處「樂活方舟」,以綠建築設計居住環境,不用消耗外部能源,同時還種植有機農產品,自給自足。這樣一處方舟的投資金額約2,000萬元,他希望建立典範後,帶動全台灣中小企業主可以個別選定地點,普及這項樂活方舟,讓Lifeware的概念可以永續傳承。



林金源小檔案

現職:百略醫學科技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

學歷:國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

  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1977G

經歷:工研院電子所企畫部課長

          台灣區醫療器材同業公會第十一、十二屆理事長

2010-04-02

健康福祉找機會 生技產業覓藍天


林金源:我慢慢覺得,創業好像是一個天命,為了完成一個人生的Mission,好像凡事都在追求『究竟』,也就是在人世間、紛紛擾擾紅塵中,真正的意義與目的 - 為生命福祉與永續發展作出有意義的貢獻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980年代可謂台灣電子業創業的大時代,各類電腦、資訊、半導體新公司紛紛新創成立,但是相對冷門的健康醫療器材產業,也有清華校友的佈局。成立於1981年的百略醫學科技,就是應用物理研究所1977G林金源的創業之作。雖然公司成立第1年就開始賺錢,但股票掛牌上櫃,卻是在創業20年後的2001年。現在全球電子溫度計當中,平均每2.5支就有1支是百略生產製造。

1975年進入清華就讀應用物理研究所,林金源對清華的印象是「學校很漂亮,有靈氣」,從東院化學館側門進入,沿途松樹遮蔭,一直到成功湖,他就住在大餐廳(現在的小吃部)後面的研究生宿舍。選擇指導教授時,他請物理系楊銀圳教授為碩士論文指導。那時剛好是工研院電子所赴美向RCA取經半導體技術的年代,互補式金氧半導體(CMOS)製程興起,國科會撥出經費給清華物理,採購一台離子植入機,林金源選擇的碩士論文題目,就與離子植入製程有關。

到交大旁聽‧有些教授會趕人

林金源的大學主修是電子工程,他對半導體相關的課程較有興趣,而隔鄰的交大電子工程、電子物理等系,提供的半導體課程較多樣化,因此他常騎車往交大博愛校區去旁聽,還記得騎下西院坡路時,「咻咻咻」的下坡車聲,印象深刻。不過交大有一兩位教授授很兇,會把他們幾位清大來的旁聽生趕出去。

研究所畢業後,林金源服預官役是在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當教官,這期間他讀報紙,有篇文章介紹女性的基礎體溫,隨著每個月排卵期有高低之差,如果統計出變化曲線,即可做為避孕方式,免除吃避孕藥對身體的不良影響。這篇文章讓林金源日後創業產生初步想法,他出身台中縣豐原農家,幫父母「多賺點錢」是一直藏在心中的念頭,不過那時只有想法,還未付諸實行。

退伍後,林金源經由中正理工學院教授介紹,前往一家自動式電話機公司上班,一年多之後,他又應徵進入工研院電子所擔任市場部副研究員。這個市場部不在工研院總部竹東二重埔,而是在台北市台視旁土地改革館9樓。他回憶道,那時候微處理機剛推出,蘋果、英特爾、微軟已各自推出席捲市場的產品,工研院電子所也靠著電子錶及音樂卡晶片獲利許多,他負責企畫的產品則是與顯示面板驅動晶片相關,在當年電子所算是非主流產品線。

回想當年,林金源若是在電子所繼續做下去,應該會成為竹科某家半導體大廠的創始團隊。「但是我沒走那條路,事業發展到後來,我慢慢覺得,創業好像是一個天命,一個Mission,我凡事都在追求『究竟』,也就是在人世間、紛紛擾擾紅塵中,真正的意義與目的」。他一直在觀察,何時才可做出成本合理的婦女基礎體溫測量器,讓女性不必吃藥即可避孕,以謀取女性同胞最大的健康福祉。

做婦女基礎體溫計‧讓女性不必吃避孕藥

1981年,他辭去任職近兩年的工研院電子所工作,成立百略。選擇在這時創業,主要是看到設定產品「婦女生理週期自動指示器」的關鍵零組件,如微處理器、溫敏電阻等,都已有相當合理的價格,微處理器內的程式自己撰寫,拿著家人湊出的100萬元,與太太及一位大學同學共3人的團隊,公司就開張了。最初在國外相關刊物上登廣告,產品一推出,國外客戶的詢價單就慢慢出現。外文系畢業的太太,在他創業初期,負責所有國貿事務。在初創的前三、四年,靠著兩位長期固定客戶,百略就以自我品牌銷售了10萬台。

1980年代,日本OMRON公司推出筆式的電子體溫計,突破傳統水銀體溫計種種缺點,在日本大為風行。這時百略做基礎體溫量測計已經34年,客戶也遍及美國、德國,但產品需求量很難出現大成長,生意不易推廣,林金源也想要增闢電子體溫計生產線。恰好在工研院時代認識的太欣半導體董事長王國肇,提供他電子體溫計的測量晶片,成本比日本晶片更低。

就在1985年,百略的電子體溫計推出銷售,經濟大環境又幫了林金源一個大忙。原來同一年,日、德、美、英、法簽下廣場協定(Plaza Accord),計畫降低美元兌其它貨幣的匯率,造成兩年內日幣兌美元大幅升值達50%,日本製造的產品成本隨之提高,許多原來找日系電子體溫計貼牌的歐美客戶,將訂單轉到台灣來,百略在美國與德國的生意量逐漸成長。

1990年,大幅升值的戲碼在台灣上演,百略也因匯差因素,首度出現虧損,林金源於次年將百略的生產重心移往中國,選擇的設廠地點,就是日後因鴻海進駐而為台灣人熟知的深圳龍華鎮。產能擴充之後,林金源更進一步構思如何拓展市場,他決定將研發中心設於美國及德國,為了發展自有品牌Microlife,在瑞士成立歐洲分公司,延聘原本客戶公司的行銷團隊為班底,努力衝刺歐洲市場。

砸重金開闢歐洲市場‧自我品牌銷售終於大於貼牌ODM

林金源說,歐洲是個多語言、多文化的地區,行銷策略上無法整合成一個市場,因此歐洲分公司內的近40名員工,國籍就多達14個國家。當然,聘雇歐洲員工的人事成本也相當可觀,他就曾經對歐洲的行銷業務副總裁開過玩笑,「聘你一位,我在中國大陸可以雇200人」。他砸下資源開發歐洲市場的成果,到2004年時,百略歐洲市場的Microlife品牌業績,已經超越貼牌ODM

林金源為百略訂下的公司願景是,百略產品可以「讓每個人有能力管理自身的健康」,他開始推廣生活之道(Lifeware)的概念。他說,一般對科技產品會分為硬體hardware、軟體software,但卻很少有人重視lifeware,「我所謂的Lifeware,就是提供正確的生活之道(Lifestyle Solution)」。

以高血壓為例說,醫院只會交代病人按時吃藥,但現代醫學除了吃藥,並沒有提供患者治本之道,只帶來一堆副作用。高血壓其實是生活形態造成的疾病,如果教導人們過正確的生活─—吃得對、動得對、想得對,就能逐漸減低他們對藥物的依賴,最後甚至不需要吃藥,這就是Lifeware的真諦。為了推廣Lifeware概念,林金源於2000年成立百略教育基金會,近10年來一直在透過學習與教育,希望有更多人過著有意識(Conscious)的健康生活。

林金源進一步思考,人類正面臨兩大難題:「溫室效應」與「醫療體系的傾倒(Collapse)」,必須建立新的系統解決之道。以健保為例,全球各國醫療保健支出,將達到GDP15~20%,對教育及其他公共支出造成排擠效用,屆時各國健保制度或醫院倒閉並不意外,醫療照護的功能將可能全面轉向基層醫療單位主導,百略則早已積極布局這些基層醫療單位,以各項居家照護方案(Medical Home Solution)產品為主要策略。

推廣吃素樂活人生‧蓋綠建築種有機植物

至於減緩溫室效應方面,林金源近幾年力倡「吃素就是樂活」,認為全球畜牧業持續擴張,破壞雨林等植物帶,是造成溫室氣體的元兇之一。他還在宜蘭購地,計畫建造一處「樂活方舟」,以綠建築設計居住環境,不用消耗外部能源,同時還種植有機農產品,自給自足。這樣一處方舟的投資金額約2,000萬元,他希望建立典範後,帶動全台灣中小企業主可以個別選定地點,普及這項樂活方舟,讓Lifeware的概念可以永續傳承。



林金源小檔案

現職:百略醫學科技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

學歷:國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

  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1977G

經歷:工研院電子所市場部副研究員

          台灣區醫療器材同業公會第十一、十二屆理事長

2010-01-02

企業領袖專訪記錄_【經濟日報2010-01-02】百略(4103)董事長林金源專訪紀要

林金源:百略發展節能事業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謝柏宏/台北報導】 2010.01.02 02:37 am


百略(4103)董事長林金源表示,人類正面臨兩大難題,分別是「節能減碳」,與「健保」課題,身為企業負責人,如果也能共同參與解決這兩大難題,將可協助社會轉換到新的境界,百略將扮演全台灣的主要轉換角色。以下是林金源專訪紀要:

問:如何看目前產業環境?

答:人類正面臨兩大難題,就是「節能減碳」與「健保」,人類必須透過網路來建立新的系統解決之道。以健保為例,全球各國醫療保健支出,將達到GDP的30%,對教育及其他公共支出造成排擠效用。

問:如何解決「節能減碳」,與「健保」兩大困難?

答:面對時代創新,必須仰賴人類觀念轉變,人的觀念轉變靠的是持續的學習,慎選科技,才能協助人類達到最佳學習效果。譬如電子書、將取代傳統學校的功能;雲端運算,可成解決醫療照護新工具。

問:百略未來的角色?

答:百略將帶頭扮演全台健康照護的轉換中心,這將有助於解決健保的困境,而百略也會朝節能減碳事業去發展,並計劃號召志同道合的對象成立「方舟俱樂部」社群,以未來十年時間,向大眾鼓吹新的科技應用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