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9-18

保护台北最后一块大型绿地:台湾方舟计划

在台湾的城市改造中,一个被废弃多年的兵工厂,日前因为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疾声呼吁而成为街头巷尾的议题。

由于长期封闭和低度开发,占地180多公顷的台湾202兵工厂已经成为台北市最后一块大型绿地,大片绿地草原、“三重埔埤”湿地以及大型飞鸟等多种生物形态共存于园区内。然而,在2007年的台北城市规划方案中,这片绿地已经核定作为台湾“中研院”的技术园区,最晚明年将铲平整片绿地湖塘,兴建厂区。

由于张晓风等人的坚决反对,目前该计划已经搁置。张晓风对本报记者表示:“我们需要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,看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结果,之后再做打算。”

和张晓风女士一同站出来保护这块大型绿地的,是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发起人之一、台湾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金源。

“台湾方舟计划”,是几位社区中产阶级自发组织的新兴产业。“我们希望通过'社会企业’的模式,建立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为主题的社区居民聚集地,让这些地方成为人类拯救环境和改变自身生活的源头。”林金源对记者说。

据了解,这个完全由民间人士发起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已经起步,在台北市中心的某一个居民社区建立了自己的首个“方舟”。而202兵工厂这片大型的绿地,则是他们心目中未来“方舟”的理想之地。

  202兵工厂:如何保护台北最后一块绿地

《21世纪》:目前公众所知的202兵工厂,是一个低度开发的自然园区。在您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中,您希望将它变成一个怎样的地方?

林金源:由于历史的原因,202兵工厂一直是军事管制区。今年上半年,这一管制区域才首度曝光在公众面前。我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这块180公顷左右的土地,在荒废之后没有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太多打扰,“因祸得福”成为一块拥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低度开发园区。

除了自然生态风光之外,这里还有许多台湾的历史文化遗迹,比如五品大夫墓的主人,是清代重要商贾王义德,也是现在艋舺王氏家族的开基先祖。

在我个人的心目中,我非常希望它能成为台湾北部最大的社区环境教育和实践的落脚点。兵工厂现址,除了保留七八成做自然生态园区外,其他地方还可以用来作为“有机农业”和“友善工业”的用地,都市人能体验、学习如何实践低碳生活,进一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使用能源的方式。我希望这是一个供200万人口分享低碳生活的地方。

《21世纪》:为何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,将兵工厂改建成生态园区和环境教育实践基地?

林金源:在了解到兵工厂将要被改建成技术园区的时候,我觉得很担心:最后一块生态绿地又要失去了。于是,我们一直向政府施压,希望能够听取民众的意见。我认为,这里究竟该变成什么样,是需要居民一起来决定的,不是某个财团来说了算。这个是从草根,从社会的底部开始来探索如何改变社会。

据我所知,全亚洲大约有3000个这样的兵工厂,由于历史原因,常年荒废,孕育了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。我们非常期待,能够和有关的机构磋商,将台湾202兵工厂的改建作为“台湾方舟计划”的一个部分,同时我还有一个“野心”,就是希望将这种改建经验推广到这3000多个兵工厂中。

  7个人的“台湾方舟计划”

《21世纪》:“台湾方舟计划”是个怎样的计划?是如何发起的?

林金源:这个计划的起源很简单。在我居住的社区,有一位家庭医生,他号召了6个经常去他那里看病的病人一起来创办一个社会企业——“台湾方舟计划”。我们7个人,每人拿出50万台币,一共350万作为启动资金。我们中有会计师,有医生,也有像我这样的企业经营者。我们都居住在那个社区里,对整个社区的情况很了解也很关心,所以就联合起来建立了这个“社区方舟”,作为我们整个“台湾方舟计划”的第一个试点。

这个概念实际上已经酝酿10年了,现在刚刚起步。我们打算在台湾做10000个这样的社区小“方舟”,同时寻觅类似202工厂这样的大型绿地作为大型“方舟”的所在地。

当然,我还有一个宏愿,就是希望全世界有60万个到100万个这样的“方舟”,每个“方舟”都要负责吸引10000个社区居民。这是终极目标。

《21世纪》:社区“方舟”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呢?

林金源: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生活形态,人类的健康,环境生态能够持续发展,这也就是我们想要的“LAHOS”生活形态。社区“方舟”希望让人们来学习如何来过这种乐活的生活的知识,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。这个“方舟”内,目前包括一个运动场所,若干不同功能的教室,教导怎样的饮食是正确的,怎样节能才是最有效率的等等。

我们希望将社区“方舟”做成完全不同于传统环境生态教育的另类教育,这是对社会学习的一种补充:第一步教大家怎样过这种乐活的生活,之后,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怎样过正确的人生,怎样扮演好我们的社会角色,怎样和人相处,怎样对待自然。简而言之,就是将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贯穿在社区“方舟”中。

  “方舟”不是社会慈善,而是下一个产业

《21世纪》:现代社会大家都为生计奔忙。您如何相信,“方舟计划”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?

林金源:首先,我们自己必须有这样一个信念,就是在台湾社会的城市发展过程中,必然会有这样一个阶段,人们疲于奔命。但是,这样的局面终究会得到改变。

比如我自己。我的这家公司在台湾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,上市也已经有10年,我们在深圳也有20年的建厂历史。可以说,事业做得不错。然而现在,我更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参与到整个社会发展中,参与社会企业的创办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在台湾,社区是开放式的,好几条里都可以连在一起,成为一个庞大的社区,容纳2000-4000人不等。因此,我们每个人都将发挥“种子效应”,通过人际沟通来传递讯息,先是鼓励我们身边的人参与,然后是周围的朋友,再是社区内的陌生人,希望这些“种子”能遍地开花。

《21世纪》:在台湾,社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?“台湾方舟计划”对于经营管理方面又是如何看待的?

林金源:创建方舟的过程对我来说最重要,新文明的创造,就是在创造新文化和新的思维方式。辩论、建造和参与就是目的本身,过程本身就是旅程,集体意识共同创造的过程。

在台湾,社会企业非常发达。社会企业一方面不以营利为目的,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运作模式帮助组织长久经营下去。我们也承袭了社会企业的这些特点。

“台湾方舟计划”是一个非营利组织,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长久经营下去的组织。我们不期待分红,但是我们的组织者,那位社区医生向大家承诺,希望5年之后大家的这些投资可以慢慢收回。

由于我们希望不断复制社区方舟的模式,因此专业团队的培训必不可少。我们希望这是未来继现有的三大产业之后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。既然要做成一种新的产业,就必然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,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恰当的管理方式来经营。这些都是我们第一个社区方舟正在探索的。

(责任编辑:程李楠)

2010-09-12

樂活之道 - 芝山生活家開幕典禮照片集錦

林金源董事長親臨主持開幕典禮

張曉風教授到場祝賀暨致詞

陳建銘先生到場祝賀

體能老師現場示範教學

整合醫療顧問--林侑融自然醫學博士現場親自解說如何吃才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