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06-16

【發現台灣藍海】披荊斬棘 開拓健康醫療產業的藍海(二)

您知道全球排名第一的體溫計大廠來自哪裡嗎?答案是「台灣」的百略醫學,百略醫學以體溫計代工起家,全世界平均每3支電子體溫計,就有1支出自百略,市佔率高達40%,是全球第一,百略漂亮的成績單,不僅只是製造技術的超前,背後靠得更是董事長林金源,在行銷策略上的靈活運用。

預估趨勢及早佈局,當代工還有25%的高毛利時,林金源就決定要自創品牌,把行銷總部遷到了瑞士,大膽啟用外籍主管,為品牌操刀,因為早別人一步建立品牌,即使面對,隨後代工利潤的緊縮,百略也早就擺脫了,價格的廝殺,創新和突破,林金源總是走在市場的前端,現在他要從硬體的醫療器材,跨入健康照護的服務市場,「居家遠距照護」,就是百略的最新計畫,現在只要把血壓與體溫,這些數據上傳到,百略的網路平台,百略就會提供諮詢,與醫療指引,讓你在家就能夠,輕鬆的掌握病情,這樣的照護系統,與歐美同步,在台灣則是一個,新的商業模式,跨足醫療的軟、硬體,林金源打造了一個,競爭者難以進入的市場,也為百略創造了一片,屬於他們自己的藍海商機,的確看到百略醫學成的例子。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好,我們剛看到,其實原來是做這個,體溫計製造,但是現在,後來呢,漸漸變成一個國際化的,Microlife的一個大品牌,我想這一路上其實會有一些很艱辛的,特別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,預先想到,但是不確定會不會成功,那個時候你如何能夠,等於是洞燭先機,知道這樣子,這一步會準?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這個我想,沒有哪一個人說那麼聰明啦,事先就預著先機,當然最近我剛跟您提到說,我從看了這個,『體驗經濟』這本書之後,我發現背後的這個道理,這個是非常的深的,就是人類的經濟活動的演化,是有一定的這個,從這個農業、製造業,然後到通路 運籌業,然後體驗、轉化,這個我是徹底被說服了,不過妳剛的問題,實際上是在講過去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所以我想這件事情的話,比較值得提的就是,在1996年的時候實際上,台灣的製造業還是相當不錯的。」

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:「對,但是我基本上是有一種,就是說,比一般人多一點的危機意識,所以我事先想在前面所以覺得,你就提早到大陸去設廠,那個是1991年,那是更早,那時候是台幣升值嘛,那是80年代的後期,台幣大幅升值,也是很勇敢啦,1989年六四天安門嘛,1991年就去了,本來我們要去東南亞的,後來研究之後還是去了大陸,所以1996年呢,我們的產能起來了,那時候就要想,你要怎麼樣擴大這個經營,那自我品牌就是唯一的一個,一個可能可以去嘗試的,那我們算是這個,那時候大概就是,初生之犢不畏虎,就去做了,那當然很重要也就是,都是一些因緣,我們有一些這個,外國朋友 外國客戶,這樣建立起來一個。
然後現在算是有一點成果,有一點成果,那時候也是一個很冒險,就是說你不是在台灣創品牌,這個你熟悉的環境,是在歐洲去自創品牌,而且創品牌是要在,醫療保健這個領域創品牌,那是更難,因為,是不是也牽涉到,其實各國其實它的法令些,這是一個問題,不過最大的一個問題,實在是障礙就是,醫生喜歡用名牌,醫生用名牌呢,這個東西我責任低嘛,這名牌這個Reliable也比較可靠,所以這個是,所以你看台灣的這個醫療保健產業最後進入,醫院市場的反而不多,大部分都進入消費者市場、家用市場。

不過因禍得福,經過4、50年的發展,實際上醫用市場,現在是完全飽和,沒有機會,那家用市場現在才要開始,因為整個的這個,全球的醫療保健的危機,一年大概花了3.5兆,但是還是到處健保都要破產,包括台灣那最大的原因就是,每一個個人,沒有被所謂的這個Impower起來,沒有被教育起來,能夠照顧他自己,因為現在的病都是,生活型態病,生活型態病實際上,最後是要靠醫生,但是一開始的時候,實際上你是可以預防的。
 
所以現在呢,我看到一個非常龐大,起碼1兆到2兆美元的,這個保健的商機,我講的還不是營養品,這個,怎麼樣讓一個人能夠,承擔起他自己健康的責任,這是未來20年後嬰兒潮這個大的主流,裡面的最大的機會跟市,所以你應該可以說是,真的是看到了一個,你說家用市場是一片藍海好了,就是說在醫療體系當中,可能大家在競爭的是,醫生能夠用我的東西,可是你看到的是一個大市場。」

主持人TVBS主播詹怡宜:「所以剛才我們也看到就是說,重點是您的體溫計,現在在全世界,大概全世界有3支體溫計拿來,有1支就是,來自於這個百略醫學,所製造研發的,那我想這是不是當中,我們這當中從他的例子,就看到了一些很明確的,可以學習的藍海策略的經驗?」

主持人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:「假定是我今天,我們的觀眾聽的話,我相信一定覺得真的是,不僅是您自己進入藍海,也提供了很多可能的機會,可是這方面我沒有專業的知識,黃院長坐你邊上,您願不願意來提供一下,剛才說的那第三個腳特別是,就是自我的保健這一塊,我覺得我們的知識太差了。」

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:「這一點也許我可能會,先暫時脫離藍海策略,來談這件事情,我是完全同意,林董事長剛剛提出來的這一點,因為我在國內,一共工作現在是第17年,我畢業之後,當完兵我就出國去進修,那麼到1989年的冬天我才回來,所以1990年我們醫院才開始,那麼在這16、7年當中,我發現有幾樣事情,第一個就是,在健保要開始,因為健保已經11年了,開始的時候它忘記了,我們這個社會裡面的民眾,到底是最適合哪一樣的醫療保險,沒有先做這方面的研究,只知道說,他需要有一個全民的醫療保險,那麼另外一個它就也沒有瞭解說這個到底是福利還是保險,所以現在就是大家一團糟,大部分的人把它當作福利,而不是保險,所以結果這個,這是它沒有想到藍海策略,所以才會有這樣大的困難,財務上的困難,所以民眾的知識,健康知識,民眾的健康習慣,這個是一定要花很多精力去發展的,這個發展好了以後,他們就比較會用,怎麼樣去用醫療,所以就是第三隻腳就是這個,那麼台灣大家都說,我們的醫療機構,很好、很大、很多,看起來是這樣子,那麼結果變成,大家被鼓勵去用它,所以用到後來就會有,財務崩潰的事情發生所以民眾的一般對自己的,自我照顧,自我照護,也就是百略在發展的,其實也是美兆在發展的,在這方面政府在控制的這個,所有的工作方面,最缺乏的就是那個東西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